您的位置: 8绵阳市政府网站8部门网站8农办8农村产业化
 
 
 
农村产业化

     “五一”前夕,安县秀水镇长春村八组村民廖启富从合作社领到了1800元的工资后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:“同样是在自家承包地里干活,如今不仅可领土地承包款、劳动务工收入,而且年终还可以分红,收入由一项变成了三项,合作社就是好!”

     长春村村民口中盛赞的合作社,由村支书李军等4名村干部牵头组建。自2014年9月份成立以来,合作社已流转村民土地1060亩,入社农户多达400多户,占到了全村农户的80%。短短半年多时间,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特色粮经作物,收益超过百万元,合作社社员除土地流转及入股分红外,仅劳务收入一项就达到了44万元。


村干部+示范园    四名村干部试水“农场主”


    麦熟时节,记者来到长春村,在一片由村干部创办的科技示范园里,甜糯玉米、茄子、土豆、西胡瓜等早春蔬菜已陆续上市,来自绵阳、成都等地的运菜车辆络绎不绝。牵头人李军高兴地告诉记者,由于错开了上市季节,他们的菜已经卖到成都、兰州、北京、贵阳等大城市,市场行情一路看涨。
     2013年,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,李军将年收入几十万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家人打理,主动回到村里担任了村支书一职,准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,共同走上勤劳致富的路子。
    然而,现实的情况却让他压力重重。上任之初,村民根本就瞧不起这个没种过地的“毛头小子”,加之村集体负债累累,村干部在村民心中印象并不好。在村里,村民看他们都是投以怀疑的目光。

    而更让他难过的现实是:全村1580人,有超过一半人常年在外务工,村里除了老弱病残外,没有几个年轻人在家务农;由于劳力和技术缺乏,村民承包地数十年不变地种着水稻、小麦等经济效益较低的粮食作物,农民种地积极性非常低。
    经过多次外出参观考察,李军决定带头示范,为村民就地致富寻找出路。2014年,李军与蔡永发、李勇等4名村干部人均投资5万元创办示范园,通过流转承包了60多亩土地,探索引进麦冬和蔬菜等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。 为支持他们办好示范园,秀水镇无偿提供种苗、技术和肥料,镇上领导还经常到村里给他们打气,鼓励他们把示范园办好,为全镇发展作好表率。
    今年4月,示范园麦冬到了收获季节。尽管每亩只有500公斤左右的产量,但是由于行情非常好,每亩麦冬收入高达7000多元,加之套种的早玉米,40多亩麦冬产值达到了36万元,是以往种植小麦油菜收入的10倍。

 

农民+老板    村民在自己承包地里挣现钱

     示范园,让一度怀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。 然而,让村干部困惑的是:长春村仅有1400多亩耕地,人均不足一亩,而且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,加之地处绵阳城市上游,既不能发展工业,也不能发展养殖业,如何才能让村民从土地里挖出“金娃娃”?
     通过多次与村民协商,李军决定带领村民走合作社的路子,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,并针对市场需求调整结构,提高村民种地效益。
014年9月,注册资金180万元的辽安粮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长春村正式挂牌成立。看好合作社的大好发展前景,长春村400多户村民将1000多亩承包地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,告别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,共同联起手来闯市场。
     为鼓励和调动村民加入合作社,合作社规定,村民可以用现金及土地、入股分红等收益入股,土地入股按每亩800元保底分红。合作社根据土地经营效果,拿出盈利的六成进行分配,并按土地流转面积、股金在年底进行二次分红,其余四成用于风险发展基金等公益事业。合作社还规定,劳务用工优先考虑使用流转土地农户的劳力,并按每天8小时40—60元支付务工报酬。
     长春村七组村民李代凤的孩子在外地工作,夫妇俩常年以种地为生。合作社成立后,她以仅有的两亩多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,空闲时间就在合作社务工。这种既是农民又当“老板”的双重身份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实惠。李代凤告诉记者,半年多时间,她就从合作社领到了1.6万元的务工收入,加上土地入股分红,今年纯收入将超过3万元,是以前种地收入的好几倍。“同样是种地,加入合作社就是不一样!”李代凤深有感触地说。
    村主任蔡永发告诉记者,合作社从成立至今,已经发放了44万元工资,仅此一项,村民人均年劳务收入就将超过500元。

 

合作社+龙头企业   长春村由“吃小灶”转向新型“大锅饭”

     “只有提高土地收益,合作社才真正有前途。”身为“领路人”,李军深感责任重大。 李军意识到,分散经营方式的改变,并不意味着土地收益的提高。不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,农民很难从合作社真正得到好处。
    为此,他带领村民四处考察取经,虚心向别人学习请教,努力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。为降低合作社盲目引种带来的风险,他充分发挥示范园的试验作用,每引进一个品种,都要在示范园先行试种。在去年麦冬引种过程中,一场罕见的病害差点让他们的40亩麦冬遭受灭顶之灾。后来,在省农科院和三台花园镇麦冬协会专家的多方努力下,终于成功地控制住了病害,使麦冬引种获得成功。 在深入了解绵阳、成都等大中城市蔬菜市场需求情况后,合作社把蔬菜种植作为重点。如今,在省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,成功探索出了一年种三至四季蔬菜的种植模式,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效益。
    合作社还引进龙头企业签订订单,引导发展麦冬等中药材种植。看好当地良好的条件和经营方式,目前,四川省天基生物药业公司已正式授牌,将其作为公司药材种植基地。
    “长春村的实践证明,村民单家独户生产解决不了的问题,合作社已经迎刃而解了。”秀水镇党委书记王庭洪深有感触地说,一些过去“吃小灶”习惯了的人一开始还担心长春村重新走上“大锅饭”老路,现在看来,长春村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已经赋予了股份制新意,很有活力,秀水镇将推广复制这一新型“大锅饭”经验,通过合作社把农民“拧在一起”,让更多农民在合作发展中实现共赢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