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8绵阳市政府网站8部门网站8农办8他山之石
 
 
 
他山之石

      2013年10月16日,秋高气爽,层林尽染。伴着习习秋风,省委书记王东明一行走进了旺苍县木门镇柳树新村,当看到一幢幢小洋楼“房前屋后,瓜果梨桃、鸟语花香”的美丽田园风光时,王东明高兴地说:“旺苍的新村建设,真正体现了美丽乡村、幸福家园。”

     作为全省夯实底部基础的盆周山区贫困县——旺苍县,在推进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中,结合县情,创新机制,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,统筹城乡发展,努力打造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的幸福美丽新村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启动220个新村建设,建成了以木门镇柳树村为代表的38个幸福美丽新村,成功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有效路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坚持特色路径促进新村业兴
     始终坚持“园村相融、产村一体”理念,走差别化、错位式发展路径,充分发挥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、中国名茶之乡、全国杜仲之乡等品牌效应,强力推进“小块并大块”土地流转,整合各类资金5.3亿元,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、12万亩,推进农业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培育壮大了茶叶、核桃、杜仲、畜牧四大主导产业,茶叶、核桃、蔬菜标准化规模种植面积分别达8万亩、3万亩、7万亩,畜牧养殖基地1万平方米。木门镇柳树新村农民将土地整体流转,建设了万亩茶叶产业园;尚武镇榆钱、自来新村农民将土地整体流转给公司,建设了观赏性苗圃、花圃基地。结合新村各自特点,按照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业”思路配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和二、三产业,初步形成了以茶叶、核桃、蔬菜三大产业为主的新村产业体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家富
     始终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,按照农业富民思路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,多元拓宽增收渠道,持续增加农民收入,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。结合农业规模化生产,引导村民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,大力发展产业协会、技术推广中心等经济服务型组织,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抱团发展”,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,保障农民稳定收入。截至目前,全县新村建设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个、专合组织22个,有序流转土地2.8万亩。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及创业培训力度,推广实施农村互助资金项目和农村扶贫小额保险,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,扶持1.4万名农民实现了自谋职业、自主创业,培育了1.2万个专业种养殖户。结合旺苍红色、生态旅游资源,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、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业,打造了“旺苍北环线、大茅坡——鹿亭温泉、木门寺——万亩有机茶园”三个乡村文化旅游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推行村民自治促进社区人和
      始终坚持党建核心引领,完善服务功能,推进村民自治,促进村风文明、社区和谐。按照地域相邻、行业相近、自愿互利、优势互补的原则,梯次建立以核心村为中心、辐射周边村的网格化党委(总支),以村民居住密集区、产业发展集中区为单元的区域化党支部,建立便民服务、农民培训、文化体育、卫生计生、综治调解、农家购物等“1+6”公共服务体系。由居民自主选举产生管委会,对社区进行日常管理。以党员干部、“五老”人员为主体,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,在村“两委”的指导下,依托“六中心”参与社区事务。大力开展感恩教育,制定社区居民公约,引导居民自觉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。大力倡导“健康生活”理念,借助信息网络、社区广场积极开展文化讲座、坝坝舞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、教育活动,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,化解矛盾,凝聚人心,促进和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保持田园风貌促进人居村美
     始终坚持“依托城镇,宜聚则聚、宜散则散,错落有致、相对集中”的原则和规划选址、放线定点、建设风格、质量监管、奖补标准“五统一”机制,突出“三打破、三提高”,彰显川北民居特色,规划设计了青瓦、粉墙、坡屋顶、带有小阳台和小院坝的建筑结构,具有自然、仿古味道的30套民居建设方案,以及90m2、120m2、150m2180m2、四个建筑面积标准。在房屋建设过程中,因地制宜,依势布局,尽量保留石、树、塘等原有地理环境,并按房屋面积1:1的标准配套“自留地”,统筹规划建设“小菜园”、“小果园”、“小花园”等生态庭院工程,建成具有川北特色的村民新居1800余套,打造出“房前屋后、瓜果梨桃、鸟语花香”的“微田园”风貌。坚持新村建设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、同步实施,多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,以村为单位,统一配套水、电、路、讯、网等“1+5”基础设施,全县新村建设共硬化村道入户路123.5公里,环境绿化23.9万平方米,配套卫生设施2800多套、垃圾站点370个;建成文化广场12.3万平方米,文化书屋、文化休闲广场等文化服务设施5.6万平方米,配套健身器材1800余套。